您的位置 >>首页>委员风采
以传承中医文化为己任 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----记海淀区政协委员、何氏浩生(北京)国际中医药科学研究院院长 何银萍
2018-11-20

  金庸有一部短篇小说,叫《鸳鸯刀》,据说鸳鸯刀柄里有一本武林秘籍,得到的人将纵横天下。有人血雨腥风后拿到秘籍,打开只有四个字――仁者无敌。虽是武侠小说,但足以说明“仁者”的力量。作为从医者,更要先是医者仁心,然后才是医术高明。何银萍正是这样的人。 

  父亲影响 立志从医 

  何银萍的父亲是抗战英雄,枪林弹雨使他身上留下多处伤病,每逢阴天下雨,他的身体就像天气预报一样准,全身疼痛,甚至病痛难忍自己撞墙。那“咚咚”的撞墙声击打着何银萍幼小的心灵,她5岁就暗下决心,长大一定要当医生,帮父亲减轻病痛。 

  一份仁爱,一颗孝心,指引着何银萍前行的方向。12岁起,何银萍就跟着上一代人开始学习中医,成为何氏正肌术第六代传人。她边上学边学医,由于勤奋好学,爱琢磨,加之人又聪慧,16岁就被师傅挑中作了助手,跟着师傅医治病患。耳濡目染,手把手的指导,她得到了师傅的真传。此时的何银萍已长大成人,她一心将何氏正肌术发扬光大,为更多的人解决病痛,找回健康。 

  做好自己 造福社会 

  1988年,何银萍创建了何氏养生企业。2000年创立了北京何氏职业技能培训学校,2004年创办了何氏浩生(北京)国际中医药科学研究院,2017年成立了北京宫庭何氏健康管理股份院线公司,2017年经审批成立北京轩辕国医堂中医门诊部。就这样,何银萍一口气给自己加了多副担子。这个弱女子不但担负起了传承中医养生文化的重任,还把普及健康理念、培养更多技师当作己任。多年来,何银萍前前后后共培养出3000余名技师,手把手带出     100余名弟子,义务举办70余场健康课堂,带着技术骨干走进10余家敬老院,为老人们义诊、保健,老人拉着她的手说:“不打针、不吃药,这个真好。” 

  老天眷顾着这个心怀志向,心地善良的从医者。2007年,何银萍拜师红墙首长保健医胡维勤教授,得其悉心指点,其将多年从医心得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这名好学的爱徒。之后,何银萍博采众多国医大师之长,兼容并蓄,将何氏养生技术与中华数千年传统中医药方、红墙秘方及现代化医疗科技手段进行结合,创立了独特、高效、安全的“何氏易筋通6+1系统中医模式”。靠着精湛的技艺和口口相传,何银萍赢得了业界的认可和客户的肯定。她先后荣获中国经济女性杰出贡献人物、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、推动中国经络诊疗事业发展十大杰出人物、创业中国年度人物、健康中国产业领军人物、海淀区“三八”红旗手等荣誉。2016年受聘于北京大学民营经济学院北大文化讲师团成员,2017年受聘于“统一战线医疗扶贫黔西南试验区专家团”成员,20187月受聘于政协隆尧县第十二届委员会“经济顾问”。并著有《让生命之树常青》、《健康财富学》、《德行养生馆》等书籍。何银萍总是说,“我们要做百年企业,做诚信老店,我们要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。” 

  最美后背 承载医德 

  为了传承大爱中国、健康强国的理念,也为了培养更多的中医养生传人,何银萍带弟子,传技艺,培养了一批批技术骨干。中医的手法是否准确,必须亲身感知穴位的精准和手法的力度。为了保证技术达到标准并保持技术稳定,何银萍要求所有的技术人员,必须要在她的后背经过实践,通过考核。新弟子的考核日,几乎成了何银萍的“受难日”,一天考十几人,有时就被做破了皮。看到何银萍的后背出了血,弟子吓蒙了,何银萍却淡定地说:“要记住手法,要琢磨手的力度。”那些日子,何银萍的衣服总是粘在后背,换衣服时撕扯的疼痛让这名倔强的中医传人忍不住掉泪,也因为这后背的伤,多年来她晚上只能趴着睡觉。老母亲心疼女儿,流着泪说:“咱不干了行吗?”她就抱住母亲:“我咬咬牙就过去了,能换来更多的人的健康。”在何银萍心中,热爱这份事业就要传承好,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去。 

  何银萍始终坚信,产品、技术再好,也只是做到了1%,还有99%在于从业者的医德。她给企业定了12字方针:专注,坚持,重复,感恩、责任、使命。何银萍总是说:“要用我们的生命呵护客户的健康。”她要求各店店长、中层以上管理人员,每个人都要亲身体验中医手法和公司产品,她常说:“你们的后背一定要有我们的技术和产品的痕迹,你们要传承这份责任和使命。”2009年,何银萍参加一个中医的健康论坛。现场需要一个模特进行演示。何银萍勇敢的露出后背,背上的累累疤痕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,很多人落泪了。大家鼓掌向她致敬,自此,“最美后背”就在业界传开了。 

    

  传承的道路,孤独寂寞,何银萍坚守着。在她的努力下,“何氏通络开结术”项目已成功通过审核,成为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在何银萍心中,一张更大的蓝图正在描绘,责任和使命驱使着她,不忘初心,继续前行。